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剂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催化剂工程 碳相关记录222条 . 查询时间(1.016 秒)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被视为实现高质量“碳循环”的关键路径。其中,将CO2高效转化为含两个碳原子以上(C2+)的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经济价值。然而,现有Cu基催化剂面临高电流密度下传质受限导致活性下降以及催化层电解液“水淹效应”导致活性位点稳定性骤降两个难题。如何突破活性与传质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领域的瓶颈。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基于少原子团簇催化剂精准可控的结构与金属聚集效应等优势,通过原子级活性位点的设计与多原子协同作用的调控,构建出氮化碳负载铜原子簇催化剂(Cu3/CN)。这一催化剂在苯选择氧化制苯酚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与内蒙古大学刘健教授等合作,发表了调控二氧化碳(CO2)加氢产物选择性的催化剂设计综述性文章,系统总结了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化学状态、尺寸大小、晶面效应等因素对调控CO2加氢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提出CO2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普适性设计策略。
2025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CO2排放;二是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2024年12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和“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与企业对绿色甲醇合成尤其是CO2与绿氢反应制甲醇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2020年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发的铜基限域结构催化剂成功应用于全球最大规模5000吨/年CO2加氢制甲醇工业侧线,推动了该过程的工业化。近些年,具有丰富表面氧空位的氧化铟(In2O3)催化体系倍受研究者关注,In2O3不仅在CO2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甲醇选择性,还能与分子筛耦合将CO2直接转化为碳二以上的烃类化合...
生物质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可再生碳资源。面对日趋严峻的化石资源和环境问题,生物质资源因具有可再生性和碳中性等特点而在开发利用方面备受关注。生物质存在大量以C-O单键或C=O双键形式存在的键合氧,难以直接用于化学化工行业。因此,通过催化转化过程将生物质中的C-O键定向转化,获得二元醇、氨基醇和羟基酯等高值含氧化学品并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反应体系是研究热点。
2024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研究员孙剑和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在碳化钼催化CO2转化利用方面取得进展。科研人员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一步合成了亚稳态不饱和氧化钼催化剂。该亚稳态结构的氧化钼无需碳化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逆水汽变换反应,在反应气氛下迅速发生原位碳化,生成碳氧化钼活性相,在高空速的苛刻条件下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一方法省去了繁琐的碳化制...
2024年9月9日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研究员孙剑和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在碳化钼催化CO2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一步合成了亚稳态不饱和氧化钼催化剂。该亚稳态结构的氧化钼无需碳化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逆水汽变换(RWGS)反应中,在反应气氛下迅速发生原位碳化,生成碳氧化钼活性相,在高空速的苛刻条件下仍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省去了...
2024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DNL0804组)朱向学研究员和徐龙伢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了“负载型多相金属催化剂用于CO2辅助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反应”综述文章。
线性α-烯烃(linear alpha olefins, LAOs)是双键位于分子链端部的直链烯烃,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指代C4+的长链端位烯烃。根据碳链的长度不同,LAOs产品通常具有不同的工业用途,如C4–8=通常作为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的共聚单体;C8–12=可以用作基础润滑油以及烷基苯合成等;C12–16=多用于洗涤剂、香料的生产或三次采油。世界LAOs总产能约500万...
不同的制备条件和处理工艺直接影响碳基固体酸的各项性能。本文结合目前对碳基固体酸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制备碳基固体酸的常用碳化和酸化方法。碳化方法包括一步法、分步法、水热法和模板法;酸化方法涵盖磺酸酸化法、磷酸酸化、杂多酸酸化以及硝酸酸化。此外,还总结了碳基固体酸在酯化、水解、缩合和烷基化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一种氧化还原固定方法制备高分散碳化钼/碳复合电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乙醇的纳米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一种钾负载型碳烟燃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