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生态学 沙漠”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4.531 秒)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介绍(图)
中国科学院 沙坡头 沙漠
2025/4/24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以下简称沙坡头站)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沙坡头站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04°57′E,37°27′N),是集科学研究、科技示范、环境监测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2021年12月29日,乌(海)-玛(沁)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乌玛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终点止于青海省玛沁,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区。乌玛高速宁夏境内分为惠农至石嘴山段、石嘴山至银川段、银川至青铜峡段、青铜峡至中卫段,此次通车路段为乌玛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全长122.99公里,其中有18公里横贯腾格里沙漠腹地,是宁夏(乃至国内)首条穿越沙漠腹地高速公路。腾格...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聚焦碳中和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碳中和
2021/10/2
2021年9月28日,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主题为“碳达峰 碳中和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防治荒漠化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的理念。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影响了多达32亿人口的生计与福祉,其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相互交织影响,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大计的一大掣肘。

2021年3月至4月,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组织开展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评价考核工作,5月8日评价考核结果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被评为优秀学科中心。

青藏高原风蚀沙漠化模拟获进展(图)
青藏高原 风蚀 沙漠化模拟
2018/4/2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高艳红团队对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风蚀耦合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有效模拟了青藏高原沙漠化现象、近几十年变化趋势及其变化机理。该陆面风蚀耦合模式由陆面模式Noah-MP (The community Noah land surface model with multiparameterization options)与...

2016年7月7日,2016年度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研究奖在德国柏林颁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小平研究员因其在沙漠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他2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起接受颁奖。本届洪堡研究奖共有两名华人获奖。颁奖仪式上介绍获奖者学术贡献时,杨小平被赞誉为国际学术界杰出的地球科学家,因其在干旱地区流水与风沙动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干旱地区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成就获奖。杨小...

干旱半干旱区面积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一广大区域,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以沙丘为主的沙漠所覆盖。沙漠扩张与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紧邻我国传统农牧交错带,是不同农业文明的交汇处,也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该沙地是何时出现的?其环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存又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图)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 2014年 学术研讨会
2014/11/13
2014年10月24至26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常务理事李志忠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沙漠分会理事长王涛研究员致开幕词,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凌启淡教授致欢迎词。沙漠分会副理事长魏文寿研究员、冯起研究员、董玉祥教授、李新荣研究员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SCI论文目录。
降水过程对巴丹吉林沙漠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
沙漠 太阳辐射 透过率 降水
2013/1/17
利用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陆表能量水文过程野外综合试验太阳辐射及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试验期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不仅对浮尘天后的大气透明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在完全晴日间的降水也使日平均大气透明度增加约 9.0%,进而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产生较大影响,而近地层的蒸散增强导致的空气湿度增加对局地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
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工程研究团队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
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工程研究团队 中国科学院 先进集体
2011/9/15
近日,中国科学院为表彰在创新实践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团队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表彰了一批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表彰的15个先进集体中,我所“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工程研究团队”榜上有名。
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课件第 13 章 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水热输送及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沙面稳定性研究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 沙垄 沙面稳定性
2009/3/19
沙垄是世界沙海中分布最广的沙丘类型, 但涉及沙面稳定性的综合研究却不多见.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主要由梁窝状沙垄组成, 总面积的80%以上为固定、半固定状态. 对区域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植物分布等进行综合研究, 并对沙面活动进行系统监测, 表明沙漠南部处于复合型低能风环境中, 冬季积雪和冻土可对地表形成有利的保护. 水热配置是沙漠植物、特别是短命植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 起沙风集中于4, 5和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