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学 酶”相关记录419条 . 查询时间(0.775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纳米酶靶向乏氧病灶增强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策略(图)
纳米 酶 肿瘤
2025/2/18
鼻咽癌是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放疗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早期患者的生存率,但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受限,并常因局部复发和远程转移导致治疗失败。其中,肿瘤微环境高度乏氧是放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传统方法如高压氧疗法和携氧剂存在局限性。因此,开发高效且精准的放疗增敏策略是鼻咽癌等实体瘤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合作开发抗实体肿瘤的DNA甲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双效抑制剂(图)
肿瘤 甲基转移酶 蛋白
2024/10/14
2024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孔祥谦研究员与山东大学药学院侯旭奔副教授团队合作,以“Development of a First-in-Class DNMT1/HDAC Inhibitor with Improved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Potentiated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与华盛顿大学Miqin Zhang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文楚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通过结构工程化开发了具有双重酶活性的磁铁矿纳米酶(MNZs),并证明了其在治疗肿瘤过程中的结构依赖性行为。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关于喜树碱C-9位后修饰酶的研究取得进展(图)
植物 喜树碱 肿瘤活性
2024/4/8
喜树碱是一类单萜吲哚生物碱,存在于喜树、青脆枝和短小蛇根草等植物中。喜树碱可以选择性地结合DNA拓扑异构酶I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喜树碱类似物的化学半合成和全合成,并积累了喜树碱衍生物的构效关系数据。例如,在喜树碱C-9位或C-10位引入羟基、硝基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可提高喜树碱的抗肿瘤活性和水溶性。在自然界中,其他C-9位修饰的喜树碱类似物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C-9...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纳米酶模拟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催化治疗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纳米酶 细胞 催化治疗 肿瘤
2024/4/21
纳米酶是一类新型催化剂,能够在生理或低温/高温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服务于人类健康。鉴于纳米酶的独特性,及其比天然酶稳定、可控、多功能且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如今纳米酶已发展成为新兴交叉学科,其应用研究也从体外诊断发展到体内催化治疗。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与张欣研究员课题组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电子顺磁共振,提出了一种“溶剂自碳化-还原”策略,制备出超高原子密度的单价态铜单原子纳米酶(Cu SAE),可用于肿瘤自级联催化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溶酶体纳米碱化剂(图)
肿瘤治疗 溶酶体 纳米碱化剂
2023/9/13

2023年8月29日,《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Cascade Catalytic Nanoparticles Selectively Alkalize Cancerous Lysosomes to Suppress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刘佳男研究...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肺转移。骨肉瘤基因组的高度异质性与生长信号的冗余,导致骨肉瘤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分子靶标。

广州健康院揭示糖基转移酶对称加糖的机制(图)
糖基转移酶 抗肿瘤活性 生物合成
2023/8/4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和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张长生课题组合作,解析了Elaiophylin(洋橄榄叶素)生物合成中的糖基转移酶ElaGT对称加糖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10月13日以Substrate-induced dimerization of elaiophylin glycosyltransferase reveals a novel self-activatin...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单原子酶用于肿瘤催化治疗方面取得进展(图)
单原子酶 肿瘤催化治疗 肿瘤微环境
2022/9/16

近年来,基于肿瘤微环境(TME)响应产生活性氧(ROS)的纳米催化疗法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纳米材料模拟酶(简称纳米酶)有着多种表面构象和晶体结构,以及不均一的元素分布,因而衍生出复杂的催化机制,对提升其类酶活性和特异性带来重大挑战。如何合理设计和有效模拟生物酶的活性位点和空间构象,仍然是一个非常关键而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单原子酶用于肿瘤催化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单原子酶 肿瘤催化治疗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023/1/10

2022年8月23日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辉研究员、张欣研究员与该院健康所钱俊超副研究员合作制备了一种氧化铁纳米晶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片(IONCNs),用作近红外光触发的纳米酶。该纳米酶在肿瘤协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