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态学相关记录138条 . 查询时间(3.075 秒)
2024年10月17日,北京林业大学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EAAFP)在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分论坛之首届EAAFP科学大会上,共同发布候鸟迁飞区全球大科学行动计划,引领未来十年迁飞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为迁飞候鸟及栖息地保护汇聚全球智慧和解决方案。此前一日,双方还宣布正式成立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
泛大陆是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地球上存在过的一个超级大陆,现在所有的大陆在当时都拼合成了一体。泛大陆形成于晚古生代,位于其东部边缘的华北板块在早古生代时期是一个“孤岛”,随后与塔里木板块发生拼合,并与泛大陆的主体相连通,但连通的具体时间一直存在争议。2024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课题组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
2024年7月17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朱靖江教授应邀来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为师生作《照见众生的雪豹:多重影像叙事与生态文化反思》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社会学系马瑞雪老师主持。
水岚洲位于鄱阳湖东南部抚河尾闾与青岚湖交汇处,三面环水呈半岛状,隶属南昌县塔城乡,总面积22平方公里,洲内共有5个行政村。水岚洲由村落、农田、池塘、湖泊、河流构成的农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多样的生境在春夏季吸引了数千羽喜爱集群筑巢繁殖的鹭类前来栖息。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大型哺乳类食肉动物往往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高营养级,它们通过营养级联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群丰度和多度,从而在维持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表达。然而,由于繁殖成功率低、能量需求高、家域面积大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大型食肉动物的种群密度相对较低,在局部地区极易灭绝。同时,由于大型食肉动物的专性肉食性特征,在其与人类共存的区域,通常会爆发...
作为冰期动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古老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曾在更新世晚期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然而,东亚地区被视为披毛犀的起源地和演化中心,几乎是探索披毛犀属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古生态变化的唯一机会。西藏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披毛犀,生活于上新世青藏高原南部的札达盆地。随后演化为泥河湾披毛犀Coelodonta nihowanensi...
蚯蚓被誉为土壤生态工程师,其肠道微生物在生态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蚯蚓的活动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但是蚯蚓肠道形成了一个移动的厌氧区域,使得蚯蚓肠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间有显著差异。报告人主要介绍洛克沙胂污染胁迫下蚯蚓对土壤砷释放的作用,围绕洛克沙胂降解过程中蚯蚓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阐述蚯蚓肠道细菌在土壤中有机砷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土壤细菌的偶联关系。
2024年3月31日,鄱阳湖标志水位站星子水位10.42米,水位略有回升。同日,江西省生态学会与鄱阳县鄱阳湖江豚保护协会联合邀请省农业科学院、省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的有关专家,与鄱阳县农业农村局江豚巡护队的巡护员等10余人,从鄱阳县莲湖乡饶河龙口出发,乘巡护船抵达鄱阳湖瓢山附近水域,深入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口片区),考察江豚等水生生物生存现状,研讨交流坚定不移...
2024年2月17日,从《云南省学位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获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博士毕业生李立立、杨米连、杨绕琼的学位论文获评2023年度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版纳植物园硕士毕业生石雄的学位论文获评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此次评选对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云南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
2023年11月17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团队及志愿者走进肇庆市鼎湖区沙埔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普润童心 绿色伴我行”的生态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共有5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在《鼎湖山保护区奇趣动植物》的专题讲座中拉开序幕。鼎湖山保护区科普工作人员化身森林的小精灵,向同学们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资源,讲述了森林植物的生存智慧和动植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全面介绍了森...
2023年1月20-21日,江西师范大学蓝天环保社团“第十二届鄱阳湖冬季观鸟营”在鄱阳湖东岸上饶市余干县和鄱阳县顺利举行,活动主题为“荻花芦海寻千羽,岸林浅滩求天道”。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公布2023年优秀林草科普作品名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编写的《中国野生动物》、《国门上的43种珍稀动物档案》、《听见故乡:鹮莺啼处记乡愁》3部科普图书入选。
正如战国时期《列子·说符篇》中所云:“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放生活动在我国及东南亚等佛教、道教较为盛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六道轮回”等思想影响下,动物放生旨在“解救生命”,“积德行善”。然而,放生活动对自然敬畏与生命热爱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些生态环境挑战。例如,一些外来物种可能会被无意识放生而造成生物入侵现象。近年来,鳄雀鳝、红耳彩龟、美洲牛蛙等外来入侵物种...
应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新西兰梅西大学纪维红教授将于2023年12月27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在冬日的鄱阳湖畔,与翩翩起舞的候鸟来一场美丽的邂逅。2023年12月10日上午,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在永修县吴城镇开幕。江西省生态学会负责人应邀出席,并接受了江西卫视的采访,就呵护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促进观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