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14026条 . 查询时间(1.343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贾秀全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包锐教授团队、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揭示了在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电化学降解与沉降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自然》杂志3月2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融冰增加可能会影响全球计时。格陵兰和南极洲的融冰可能让地球角速度(角度位置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减慢的速度比之前更快。为此,协调世界时(UTC)可能比原来晚3年才需要添加一个负“闰秒”。
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计时的方式带来改变。3月27日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分析文章预测,融化的冰盖正在使地球自转速度放缓,以至于下一个闰秒——自1972年以来用于协调原子钟的官方时间与基于地球不稳定自转速度的官方时间的机制——将推迟3年。
2025年3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姚华建教授团队,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安宁河断裂带区域的地震波速的时间变化进行监测,发现潮汐力对断层破碎带的地震波速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成果以“Pronounced temporal velocity variations within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in response to Earth tide mod...
2025年3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海江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Robert Myhill博士,利用远震双差层析成像技术,揭示了太平洋俯冲板块在中国东北下方地幔过渡带的形态变化及其对长白山火山活动和深源地震的控制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Local slab penetration into lower mantle controls deep-focus seismicit...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现任“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现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姚檀栋长期从事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在中国山地冰芯和冰川变化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性杰出贡献。他的研究揭示了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是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区...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地区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京大学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腾、岳汉、宋晓东三个课题组与南科大、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内外专家合作,利用雷达影像大地测量和地震学观测方法发现该地震序列还引发了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断层滑动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地震物理学和地震灾害评估产生深远影响。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AGU Advances》。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1年第45卷第5期目录。
《深空探测学报》2024年第11卷第4期目录。
《深空探测学报》2021年第8卷第5期目录。
《深空探测学报》2024年第11卷第1期目录。
《深空探测学报》2021年第8卷第2期目录。
《深空探测学报》2023年第10卷第5期目录。
基于全波形反演(FWI)以及精确的三维全球地震模型谱元法(SEM)(Komatitsch and Tromp, 2002)波场模拟方法,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近四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要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成像,仍然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方面,更短周期地震波的SEM全球正演模拟成本高昂,与最小周期的四次方成正比(Lyu et al., 2020);另一方面,全球地震和台站的分布极为不均,这一现状在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