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CO2相关记录221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2024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夏声鹏博士、赵坤研究员和郑安庆研究员等开发了一种双金属单源法合成的Zn-Mo-O/ZSM-5新型双功能催化剂,有效地将CO2与2-甲基呋喃共转化生成芳香烃,同时显著减少积碳,开辟了可持续化学品生产的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以Co-feeding CO2 for Methylfuran Aromatiza...
非对称脲类化合物可与蛋白形成多个稳定的氢键,含脲官能团的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在药物发展和药物化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工业上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采用光气法。由于连接在同一羰基位点的含氮片段不同,需要利用光气法分步将胺组装到羰基上。通过涉及CO与氯气反应生成剧毒光气,利用一种胺与光气发生反应,生成所需的异氰酸酯中间体/酰氯,异氰酸酯/酰氯与另一种胺后续反应生成非对称脲衍生物,反应...
目前,工业上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采用光气法。由于连接在同一羰基位点的含氮片段不同,需要利用光气法分步将胺组装到羰基上。通过涉及CO与氯气反应生成剧毒光气,利用一种胺与光气发生反应,生成所需的异氰酸酯中间体/酰氯,异氰酸酯/酰氯与另一种胺后续反应生成非对称脲衍生物,反应中生成大量腐蚀性盐酸。利用催化的方法,胺氧化羰基化过程是生产脲的最直接路线,但当采用两种不同胺作为底物时,从反应性上很难区分,对称脲...
团队简介:创新团队成立于2022年,团队成员现由9位学科交叉充满活力的青年博士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专业实验技术人员1人。融合:化学、材料、催化、环境等专业,涉及:光催化、电催化、热催化、光电催化、光热催化等领域,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为团队进一步地开展“CO2捕获与催化转化”基础研究突破行动、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国际合作交流行动、战略研...
近日,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乔锦丽教授团队在光电催化CO2还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n掺杂Bi2O3三维纳米花结构修饰的氧化泡沫铜自支撑光电阴极,通过交型错p-n异质结实现宽电位窗口下太阳光促进CO2电还原”(Sunlight-promoted CO2 electroreduction with staggered p-n heterojunction by indium-doped...
2024年9月9日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研究员孙剑和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在碳化钼催化CO2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一步合成了亚稳态不饱和氧化钼催化剂。该亚稳态结构的氧化钼无需碳化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逆水汽变换(RWGS)反应中,在反应气氛下迅速发生原位碳化,生成碳氧化钼活性相,在高空速的苛刻条件下仍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省去了...
由于快速溶解动力学,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对短时间尺度(102至104年)的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但这些事件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确,尤其是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
2024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DNL0804组)朱向学研究员和徐龙伢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了“负载型多相金属催化剂用于CO2辅助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反应”综述文章。
近60年来,大气CO2浓度陡然上升,过量排放的CO2引发了海水酸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已成为国内外政府与各级环境组织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CO2又是一种廉价、无毒且可再生的C1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基化学品,如烃、醇、酰胺、碳酸酯和羧酸等,减少对化石资源的过度依赖,是解决上述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与CO、HCOOH、CH3OH、CH4等C1产...
电还原二氧化碳(CO2R)可以将可再生电能存储在化学能中,通过二氧化碳生产高值化学品。酸性CO2R电解被认为是提高CO2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但酸性条件下的析氢反应和催化剂腐蚀问题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钟苗课题组在前期电还原二氧化碳稳定性研究(Nat. Commun. 2021)和分层电极结构构建(Angew. Chem. Int. Ed. 2023)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
202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和王集杰研究员等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CO2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接近90%,其中丙烯选择性达到52%。
2023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C-C偶联高选择性制乙醇。
发展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机遇。CO2的资源化转化是一个典型的负熵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所以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较为理想的能源来源。地表太阳辐照强度受昼夜更替和天气影响,且太阳光的供给与CO2的排放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实现全天候后太阳光驱的CO2资源化是一大挑战。
2023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刘彬教授、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合作,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C-C偶联高选择性制乙醇。
近日,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高娃副教授和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dvances in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solar fuels”被能源化学领域国际领军期刊《能源化学》(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影响因子13.5,中科院一区)接收。本论文从光热催化反应技术的优势、反应机理、催化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